翠屏書院碑記
來源:本站原創 人氣指數: 次 發布時間:2015年12月23日
翠屏書院碑記
明·周洪謨
翠屏山書院在敘州府治北一里,翠屏山之麓。山之腹有真覺寺,其下有塔,為僧寺所據而弗之居。頃者,郡守陸公克深即其地更置書院。前后為堂,而二堂之間貫以重房①。前之堂為游學者講學之所;東為廚,西為庫,外樹宰牲亭一,碑亭一。高其垣②而宏其門,扁以今額③。后之堂肖④濂溪、明道、伊川、橫渠、晦庵⑤五賢之像,以為學者歸依。每歲長至日⑥,公率屬以嚴祀事。然而,歷代帝王之有功道學者多矣,而獨祀五賢何也?蓋曦、農、黃帝、舜、三王皆以道治天下⑦,三才⑧以位萬物。若⑨至孔子,天雖縱⑩之圣,而不畀⑾之位,使刪述六經,以明群圣之道,而垂法于天下萬世。弟子得斯道之真傳而相與授受者,則有顏、曾及思、孟焉。迨⑿孟子歿而其傳遂絕。自漢而下至于五季,千秋百年之間,異端滋熾,斯道益晦。至宋,濂溪開正學之淵源,二程導其流,橫渠揚其波?;掴謺鴼w之一。斯道之復明于后世者,如日月之食即復,其光有目者皆可睹。故學者即遺經以講道,必自五賢之遺文始。此書院之所以祀五賢也。后之游學于此者,果能味先賢之言,以求先賢之道,處則飭⒀之身而行之家,出則推之國而達之天下,斯無愧于圣賢之徒也??も越淌趧⒁酥?,嘉公善政,有裨風教,為屬⒁筆其事以示永久。公自早歲舉進士,入翰林,歷禮部主事員外而進今秩⒂,其施政一以愛人為本,除淫祀以正人心,擯異端以崇理學,非以道為治而見之踐履者,其能爾耶?是院也,肇工于成化之辛丑夏四月,而落成于冬十有二月云。(錄自《宜賓市一中校志》2001年7月)
[注釋]①前后為堂,而二堂之間貫以重房:古代建筑物的內部有“堂、室、房”之分,“堂”通常是行禮的地方;“室”在“堂”之后,住人;“室”的兩側是“房”。這里的建筑布局當為前后堂的兩側各以一排耳房連通,類似四合院形式。②垣:圍墻。③扁以今額:扁,匾額,此可解為掛上匾額;今,此;今額,這幅牌匾。④肖:像。⑤濂溪、明道、伊川、橫渠、晦庵:宋代五位著名的理學家。周敦頤人稱濂溪先生,張載人稱橫渠,程顥人稱明道先生,程頤人稱伊川先生,朱熹號晦庵。⑥長至日:《呂氏春秋》將夏至稱作日長至,疑此長至日即日長至。⑦曦、農、黃帝、舜、三王皆以道治天下:據翦伯贊《中國史綱要》,曦、農、黃帝、舜,分別指古書上記載的伏羲氏、神農氏(炎帝)、黃帝、舜五位帝王;三王,分別指公亶父、季歷、姬昌三位賢明之王。均為古書記載的圣人。道,《中庸》“率性之謂道”,指依循本性的發展。⑧三才以位萬物:三才,《易經》指三才為天、地、人三才;位萬物,《中庸》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”,意為達到中和,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,萬物也就生長了。⑨若,至于。⑩縱,放置。⑾畀,給予。⑿迨:等到。⒀飭;整頓,整治。⒁屬:同“囑”。⒂秩:官吏的品級第次,次指職位。
[譯文]翠屏山書院位于距敘州官署以北一里外的翠屏山麓,山腰有一座真覺寺,寺下有塔,被佛廟所占據,沒有其他人在此居住。后來,敘州郡守陸克深先生就其地另建書院。書院前后為廳堂,兩側修建耳房。前堂為游學于此者學習的地方;東邊為廚房,西邊為庫房,外邊建了一個宰牲亭、一座碑亭。修建了高高的圍墻和頗有氣勢的院門,門楣上方掛著這幅牌匾。后堂掛著周敦頤、程顥、程頤、張載、朱熹五賢的畫像,作為求學者學習的對象。每年夏至,陸克深先生就帶著其部屬恭敬地祭祀此五賢。那么,歷代帝王中有功德有學識的很多,為什么只祭祀此五賢呢?伏羲、神農、黃帝、舜、公亶父、季歷、姬昌諸王都以順應天理民意治理天下,天、地、人各居其位。到了孔子,上天雖然將他放在了圣人的位置上,卻沒有給他相應的帝王位置,讓他刪修整理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樂》、《春秋》六部儒家經典,來闡明眾圣人的思想,流傳后世,讓天下人學習。其后世弟子能得到圣人思想的真諦而代代相傳,于是就有了顏淵、曾參以及子思、孟軻等人學習傳播其思想。到孟子死后,儒家學說便不再流傳。自漢以后,一直到五代時期,千百年以來,歪曲孔孟思想的各種異端邪說滋生蔓延,愈演愈烈,孔孟思想越來越不見其真實面目。到了宋代,周敦頤正本清源,重開儒學之風,成為理學的開山祖師;程顥、程頤傳承其學說,張載將之發揚光大,朱熹集其大成。儒家思想又重見光明,為后學所得,就像日月被烏云遮蔽后又重放光明,熠熠的光輝有目者皆可見。因此,后來的學者根據遺留下來的經典講授儒家思想,必定從五賢的文章入手。這就是書院祭祀五賢的原因。以后來此求學的人,若果真能領會先賢的思想,在野則修身齊家,出仕則治國平天下,這樣才不愧為圣賢的弟子。書院專管課試的劉宜之先生敬佩陸克深先生善于執政,有益于地方風化,囑托我記下此事以作為永久的紀念。陸克深先生從早年考取進士,到入翰林,歷任禮部主事員外以至現在的職位,他的施政思想之一即為以愛人為本,除去歪理邪說以匡正人心,摒棄異端思想以崇尚理學。不是以儒家思想執政并躬身實踐者,誰能這樣做呢?這座書院,開工于成化辛丑四月,落成于冬十二月。(黃 濱 蔡先明試譯)- 上一篇:沒有了!
- 下一篇:宜賓市第一中學校擴建校址小引